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2012第一份聖誕禮物

這麼好?聖誕禮物?
還是科教館送的!不是啦,這是新版的郵局便利箱啦~~


其實這是參加科教館的飛閱台灣部落格徵文比賽的獎品,
雖然沒有得到夢想中的投影機,但佳作獎品也不賴啦XD
而且部落格也打了點知名度嘛~~


信封裡藏了什麼?


哇!除了一張精美明信片,還有二張變形金剛展的門票耶~~


接著是USB發光風扇、科學家徽章(大家可以猜猜誰是誰),不起眼的環保筷~~


看起來蠻酷的紙喇叭~~還有右邊兩本冊子,飛閱台灣那本我好像有三本了,想要看的人可以問我XD

 
最後是三本刋物,我也從來沒看過,來參考一下。

「據說」獎品價值約1000塊,如果用這個角度看是該失望
但無所謂啦,至少有些還不錯的東西,變形金剛門票也不用再買了XD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Pansci—MIC IV:未來

後來回到家才想到,其實這次的MIC有個很重要的問題沒討論到。就是Pansci「未來」將會怎麼樣?XD
z編:驚!(設計對白)
其實在Pansci的眾多作者中,我算是小小的一個,而且是9月才加入的新夥伴。不過我與Pansci一見如故,話說,我姓名的英文正是Pan開頭啊!此時不共舉杯立投名狀……不是不是,是此時不加入作者群,更待何時?


成為科普編輯與Pansci作者的二三事,改天再另闢新版面,今天要來聊的是MIC IV的心得……

「有梗」是時下最吸引人的元素,所以不管做什麼都要有梗!不止Pansci360的活動,Pansci本來就是一個充滿梗的平台,從一開始國威的分享,除了讓大家了解泛科學成長茁壯的過程(現在算是「壯」了吧?),也激發了在座各位的情緒,這也是媒體人最大的優勢,也是Pansci最大的優點!
 第一道高能粒子束「英凱」,如果要說我最羨幕他的,應該不是研究,而是那Baby face(誤)!他試著融入許多電影、日常生活的例子來鋪梗。最令我驚豔的是,從細胞到二千兆的民主社會,一整個就是從微觀到巨觀,根本就跟我研究所時期研究的砂箱實驗(見實驗室裡的巍峨)一模一樣,想當然而這麼「複雜」的東西很難用很簡單的科學方式來表現。而中途插入的正妹玩複擺更是另一高潮(我一直覺得一開始是故意失敗的XD),總之,是個很舒服的talk!

複擺影片:
 http://youtu.be/SEkbRasZT8o


第二道粒子束「志清」更是不得了,從頭到腳就是一個喜感人,感覺就是研究團隊裡的開心果,但這個角色十分重要,這種衝突在一個團隊中是必要的,因為要論科學,研究人員絕對都是一等一的,論仔細,那更是不在話下。在南極可以說是十分艱辛的工作,卻能說的一派輕鬆,說真的,更期待回來的分享,希望回來後能分享給Pansci的大家!
 說真的,我希望的未來,其實是曾志朗先生的名言:人人都是科學人。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明天會出太陽嗎?

「會。」


  我會這麼回答其實因為這是一句廢話,大多數的人都知道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而觀察到的現象。所以沒意外太陽明天一定會出現,只是未必會從雲層中探出頭來。


  但如果你明天要出外踏青,問「明天會出太陽嗎?」不過只是想知道隔天是不是適合出遊的好日子,這時大多數的人不是看新聞天氣預報,就是上氣象局網站,取得天氣預報資訊,當然,許多電視新聞的資料來源也是中央氣象局。


  談到氣象局的預報,說準說不準都有人在,那氣象局預報究竟是準確還是不準確呢?氣象預報是經由觀測資料以模擬演算出來的結果,本身就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不是說今天把電腦換好一點、程式寫好一點就會準確預測。換句話說,其實標準不在氣象局,而是在每個人的心中。


 


就拿「降水()機率」來看好了,但量化的降水機率反而讓一般人不易理解,很多人看到隔天的降雨機率30%,就決定不帶傘出門了,結果淋了落湯雞,好像怪不得別人吧?


依中央氣象局網頁上的定義,如果今天是臺北地區的預報,在未來的某個時段內(一般是12小時,鄉鎮預報中則有3小時逐時預報),有70%的降水機率。我的解讀是:「有蠻大的可能會下雨,帶著傘或機車上帶著雨衣以防萬一好。」就算是沒有遇到下雨,我也不認為今天的預報不準,我會想今天遇到的是30%的好運氣。至於如果是看著30%的降水機率,我也會看「我今天要去的地方是哪裡」,如果是很容易能遇到超商買雨傘雨衣的地方,為了減輕背包重量我會選擇性的把雨傘拿出來。


以機率來表示,就表示了不確定性隨時存在,就如同先前筆者討論颱風路徑預測的文章,越接近的時間點理應越準確,而越遠的時間,當然也不確定,氣象局也提供了鄉鎮預報、逐3小時預報等等服務,也是因應目前網路發達,大家很容易的就能取得最新資訊,增加民眾對氣象預報的信任度。別國的預報會比較準嗎?為什麼經常颱風來了記者會引用CNN的報導、國外的路徑預測?套句變形金剛三的經典台詞:「為什麼狂派的武器比較炫?」看看這幾天美國NOAA的對珊迪颶風的潛勢圖吧!人家也是用相同的方式呈現,甚至70%的機率範圍還比以往氣象局畫的範圍還大,警戒區更是超廣闊,其實許多先進國家的技術皆相去不遠,氣象預報影響了經濟、社會與民生,人民也十分關心,不準確是不行的!而日本氣象廳的短時預報,也是僅以6小時為一個時段為區間預報,這樣一比較下來,我們也是不落人後不是嗎?

     
    即便如此,有時無論是個人、政府或是各個民間公司,為了辦理活動或是營運所需,需要更準確的氣象預報與評估,除了中央氣象局開始提供行動app、鄉鎮氣象、生活氣象等服務,近年來成立的「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便是一個專營客製化的氣象服務的民間公司,擁有專業的證照,即使是分析預報也不會踩到氣象法,並且可以進一步以提供服務來營利。要知道,除了農業是「看天吃飯」,天氣變化還會影響到許多不同產業!溫度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服飾業與餐飲業,甚至許多服務業的行鎖策略也是跟著天氣在跑的。而針對民眾,天氣風險公司更提供了「鼻子過敏指數」、「遛狗指數」等富創意而實用的指數,這些指數,無非是讓大家更了解預報結果的意義。     

 
筆者並非從事氣象行業,不過卻十分期待政府單位與民間的競爭,或許更好的方式是,「各司其職」。企業需要專業的天氣分析可以委託民間公司,而政府決策和則是透過網路或電視能得到天氣,一般民眾擁有自己選擇自己適合的呈現方式,甚至可以合作進行科普宣導,讓人民真的能「生活中有氣象」。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科學聚焦:火星隕石中的黑色玻璃質



2011718,一道隕石帶來畫過天際的火光,墜落在摩洛哥沙漠,考察團帶回了隕石碎片,而科學家將分析結果發表在<科學>線上期刊。經過分析,這顆以當地村莊(Tissint)命名的隕石,它的母岩是很久之前火星受到撞擊時帶出來的碎片。雖然人們已經收集了不少火星的隕石,但像這般從火紅色星球一路跋涉來到地球的隕石,僅僅是第五次發現。最重的隕石碎片達1.1公斤以上,而如同其它隕石一般,進入大氣層時的高溫在表面形成了黑色覆層,但它獨特的地方,在於其中有許多的小裂縫,裡面充填了黑色的玻璃質(從岩石的斷面上看到,黑色岩脈和胡椒顆粒狀結晶)。在70萬年前,火星表面上的風化岩石,受到撞擊而融熔形成玻璃質,並噴濺到太空中。研究學者指出,隕石在「星際旅行」時暴露在宇宙射線下,透過短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生成(特別是釩-48,半衰期約16),可以知道隕石碎片是最近才墜落地球的。

原文連結: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恐怖的殺人工具:文字(澳州屠夫新聞看科學寫作)

這的確是一篇評論文章,不過我不打算評論太多事件本身,而是以「文字工作者」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事件,來評論文字這把銳利的雙面刃。也希望藉此文章警愓自己和PanSci的作者編輯們。


  文字工作者十分廣泛,只要是運用文字,就可以是一個文字工作者,新聞從業人員當然也是。文字可以說是人類最重要的發明之一,記載了歷史供人借鏡、傳達了智慧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即使是再先進的科學,文字還是傳達與記錄最重要的管道(期刊、論文、新聞等)。


  文字也可以是恐怖的殺人工具,古代許多大興文字獄的皇帝,殘害了多少文人雅士的性命,清朝查嗣庭以「維民所止」為題,但是雍正皇帝卻以「維止」二字,意去「雍正」之首,因而惹禍。現今媒體發達,看似言論自由,但實際上卻是進入了另一個「文字戰爭」的時代,數不清的新聞頻道、網路媒體加上各種社群網路的高速傳播,話題可以快速炒熱,記得前二年澳洲打工的新聞,媒體多半報導著薪水豐厚、打工旅遊十分划算、適合年輕人開創視野,顯見時事影響甚鉅。 


  寫時事並無不妥,但「時事求是」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一樣重要,撰寫科學文章最重要的是「查證」知識,而這方面的訓練多半只有在碩士班後才開始學習,在升大學之前,頂多只有做報告的時候需要去查證後撰文,然而多數人以為,只要寫上「引用自某地」,就解決了。


  邏輯學習中提到「演繹法」和「歸納法」,這兩點我們一直在使用,卻經常誤用,但以下舉個小小的例子:


  今天我們訪問了三個清大同學的打工經驗:


  A同學:打工為的是賺取生活費,因為每個月的開銷超過2萬。


  B同學:打工多半是去餐飲業、超商等場所。


  C同學:打工多少會影響課業,也因此延畢。


  接著撰文時,可能會以「清大學生開銷大,不惜延畢到超商打工」為題,然後就被大肆撻伐了。即便是告訴大家出於三個同學之口,還是容易誤導,為什麼?不是已經「查證」了?


試問:三位同學的家庭背景相同嗎?都在同一個地方打工嗎?無論是統計學、理論、自然觀察、心理分析……,無一不需要充分的觀察、客觀的觀點,進而去提出論點。剛剛那類的報導十分常見,但充其量只能算是三個「個案」,而非規則,就像你如果完全複製強者你朋友的追女孩方式,被對方打槍也別太意外,演繹必須先作歸納,而且是有系統和結構性的歸納。


科學或科普寫作領域人士,由於教育背景,可能查證能力還多過文字丰彩,然而更貼近大眾的新聞或媒體,除了少數的科學報導,以科學的角度作查證,實為罕見,或許是從小,我們都是「科學歸科學、文學歸文學」來教育的關係吧!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飛閱臺灣,非悅臺灣(科教館特展


「有不少人說,近幾十年來我發展的速度,快的難以想像;但是,我卻想告訴人們,幾百萬年以來,我從未衰老的這麼快過。」


我大膽借用了臺灣這塊土地的口吻,訴說自己的無奈,就如同齊柏林說,想用接近神的眼睛來提醒人們。















 走進展場,經過兩排不同議題的相片區,轉過彎,震懾住我的,並非螢幕的巨大,而是左下角那簡單洗鍊的文字,七字道盡一切。平常人們在意的,不外乎是經濟的發展、民生的議題、政治的紛爭,甚至關心與自己不相干的媒體演藝,說不定都還比我們的環境還要多。「臺灣人」近年來拚命地追求民族認同,甚不惜發生對立爭端,然而對土地具有認同感的人士,卻少的可憐;我指的不是領土或主權,而是最根本的,我們的土地「健康嗎?」能不能,減少人類欲望對自然環境畫下的傷痕呢?

 















嚴厲的批判,未免也苛責了太多無辜的人們,多數人不曾想到,便利的交通建設,可能破壞的不光光是道路經過的地方;也不一定會想到,多蓋一棟樓房的水泥,可能會讓山頂多禿了一顆頭。或許同時認識臺灣的美麗與哀愁,會更加吸引人們認同這塊土地,進而愛惜這得來不易的美景。

臺灣,一個充滿生機的島嶼,在新生代才冒出頭來,和地球上的其它地方比起來,只能說是少年成長的階段。臺灣的海拔高聳、地質複雜、適當的氣候變化,造成了生物的多樣性,也是一個獨特的美麗小島。從展覽中的各種影像,發現臺灣之美,影片帶著我們飛越百岳,穿越數百條的溪涇,沿的落差數百公尺的砂卡檔絕壁,欣賞著最鬼釜神工的藝術家:大自然;去過無數次砂卡檔步道,從不知道從天上看下來又是另一幅畫。而利用3D的技術,彷彿親身環繞了大霸尖山一般,幸好,這些美景透過飛閱臺灣,一一地被記錄下來。

展場內運用了不同的展現方式,並設計了許多關懷臺灣的主題,讓我們看到自然的美、獨特建築的美、人們從事各種活動的美,同時也跳脫出來,用另一雙眼睛來看看我們的環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不同的高度,真的可以看到的不同的臺灣,如同google影片最末有人說的,謝謝他,幫我們關心臺灣,我們或許無法像他一樣上天遨翔,但我確定能做的就是盡一己之力,做好垃圾分類、做好節約能源,也藉本文把這樣的情感推向你們,運用自己所及的力量來用力愛臺灣! 


走出展場往外看,環山群繞的景致被冰冷的鋼筋水泥與玻璃帷幕擋在外頭,不禁有一個念頭:我們把大自然的美「關」在外面,同時也把自己困在冷酷無情的水泥牢籠中了,更諷刺的是,那些水泥材料,還是取自於這些山上的礦脈呢!
對我而言,這是個充滿意義的特展,但我不認為我自己能用片段的攝影和描述能把它的意義說得全,如果以上的心得或以下的影片,有一點點感動你,就跑一趟科教館,進入這個高度的氛圍吧!
Google  齊柏林:高空捕捉臺灣之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PXA51dG9r4   














齊柏林的
120底片相機 

展覽資訊:


飛閱台灣-空拍環境影像特展

展期:民國10161日起至1011130日止

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七樓西側特展區

票價:憑當日有效常設展門票入內參觀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地球科學/科學新知:大地震之間的關聯?(Are Major Earthquakes Linked)



圖片來源:Ethan Johnson/USMC(原文網頁)


1900年以來規模排名前六的其中兩起地震:20102月,發生於智利規模8.8地震,以及20113月,規模9.0、憾動全日本的大地震,兩起地震相距不到13個月。在1960年代前後約57個月的時間內,在環太平洋地區,也曾接連的發生四次重大的地震。是巧合嗎?或許是吧!學者分析了從1900年到2011年之間規模大於8.3的地震,彼此之間發生的間距時間,統計結果顯示,在1年之內發生兩起這樣重大的地震機會約有9.8%,這個結果發表在期刊美國地震學會通報(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SSA)上。即使發生的模式和分散的程度並非十分顯著,但仍可推定每次發生大地震隔年再次的機率為9.8%。在比較過111年內數百次的地震的時間分布模式後,研究團隊認為並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能證明大地震之間具有關聯。所以下次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發生大地震,別太過驚慌,因為那並不是你附近的斷層要錯動的徵兆。



原文:




延伸閱讀:

Tom Parsons and Eric L. Geist, Were Global M≥8.3 Earthquake Time Intervals Random between 1900 and 2011? ,BSSA.

<h1 style="MARGIN:0.67em 0cm 3pt;BACKGROUND:white;">Report: Fukushima 'A Manmade Disaster'</h1>

科學新知:貓咪與癌症,沒關係的!(Cats Don&#39;t Cause Cancer)-2012.8.21


圖片來源:David Grimm(取自原文網頁)


看到標題或許你會嚇一跳,在去年,法國的一個研究團隊提出了貓科動物或許和腦癌有關係。貓的糞便中有一種名為弓形蟲的單細胞寄生蟲,科學家同時發現,在患有弓型蟲比例較高的國家,發生腦腫瘤的比例也比較高,然而這個研究結果是充滿爭議的,許多科學家認為這個關聯太過牽強。現在,另一個團隊相信他們解答了這個問題,這些科學家們研究統計了60萬名50歲以上的英國婦女,並且追蹤她們是否罹患腦瘤,平均追蹤3年以上,在這之中至少擁有一隻貓的女性佔18%(超過一萬名),即使擁有貓可能導致其暴露在較容易感染弓型蟲的環境下,但統計結果這些女性罹患腦癌的比率並沒有比不養貓的還多,學者們將這個研究發表在線上的生物學期刊(Biology Letters)中。所以囉,下次看到沙發生有抓痕時,你可以責怪你的貓,但萬一不幸得了腦癌,還是把矛頭指向別人吧!



參考資料:

Frédéric Thomas, et. al., 2011, Incidence of adult brain cancers is higher in countries where the protozoan parasite Toxoplasma gondii is common., Biology Letters.



(還未公開的文章)

http://rsbl.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lookup/doi/10.1098/rsbl.2012.0625

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科學新知:灰飛湮滅(No Star Left Behind)

    天文學家觀察了超新星爆炸的殘骸後,發現出乎意料的,天文觀測史上最亮的超新星,在其身後卻無任何新生星體(圖請見原文連結)。早在西元1006年,人們便發現了豺狼座附近的超新星,亮度甚至比金星亮12倍,該星屬於la型的超新星,也是最亮的一種超新星,為一顆距地球約7000光年,體積小、密度大的白矮星爆炸產生,過去的理論假設這個超新星為一顆較大的伴星,它的物質轉儲到白矮星時,引發了連鎖核反應,殲滅了小的星體。天文學家發現「透過尋找伴星,爆炸後應該存在的星體,卻不見蹤影!」該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並連帶發現了相似的未知鄰近銀河系,以及認為爆炸應該是由兩顆白矮星互相繞行碰撞而造成的。這意味著,過去天文學家認為la型的超新星,可能是源自於兩顆白矮星。
原文:

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新聞] 一樣地震兩樣情

最近地震多,或許不少人被嚇怕了,剛好看到有人說
「小地震發生多會減低大地震發生機率」這種錯誤觀念,忍不住發了文…

作者: wayne1983 (阿樹) 看板: EarthScience
標題: [新聞] 一樣地震兩樣情
時間: Fri Jun 15 11:00:12 2012

其實這是舊聞了
出自科學人2010年10月號

中文版
http://ppt.cc/3OEp

原文版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fm?id=shaky-grounds

文字copy不出來,所以只好請大家看網頁版了

另外補上一些個人心得
前幾天推文到了就說一下…
其實全世界的地震相關政府單位對於地震的說法通常是「正常能量釋放」
台灣的氣象局也是以同樣的原則陳述

要對地震提出「看法」,不外乎就是發生的「原因」
但通常都要經過許多科學的驗證推論才能把原因弄清楚
而且資料越多才越能佐證
因此也只有夠大的地震,我們才能很快的把斷層的位置和型貌很快的定義出來

回過頭來我們必須要弄清楚的一項重要觀念
基本上如果是「單一斷層」,小的地震釋放部分的能量對於應力累積的解除的確有幫助
但是!
第一,小的地震我們在地表的資料有限,即使重新定位提高精度,還是難以理解它的
錯動機制,唯一的分類方式只能利用分布情形
第二,除非很大的地震,不然錯動幾乎都是盲斷層(地表看不到露頭的斷層)
第三,經常不會只有一條斷層,如果再考慮以上的盲斷層,這樣構造的複雜,造成了
有時地震有前震、有時沒有,有時又像日本311一樣是有一連串的觸發效應。原因就是在
於沒有人能確定斷層面上有哪些地方正在緩慢的滑動,哪些是正在累積應力的地方,所有
的資料都是「間接」,除非你把地底下翻過來看。

「小地震發生是正常能量釋放」=/=「減低大地震發生的機會」
畢竟,沒有人說得準。
但可以確定的是,發生過大地震的活動斷層,在長時間的應力累積下,
要是都沒發生小地震,那真的是一大警訊!然而這種「不正常」的狀態,
很少出現,現在的觀測和分析能力也難以抓到。

「正常能量釋放」簡單來說,這句話並無太大的正面或反面意義
因為這句話描述的只是一個「自然現象」

而自然現象如果影響到人類的經濟社會或生命安全,就叫「天然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