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恐怖的殺人工具:文字(澳州屠夫新聞看科學寫作)

這的確是一篇評論文章,不過我不打算評論太多事件本身,而是以「文字工作者」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事件,來評論文字這把銳利的雙面刃。也希望藉此文章警愓自己和PanSci的作者編輯們。


  文字工作者十分廣泛,只要是運用文字,就可以是一個文字工作者,新聞從業人員當然也是。文字可以說是人類最重要的發明之一,記載了歷史供人借鏡、傳達了智慧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即使是再先進的科學,文字還是傳達與記錄最重要的管道(期刊、論文、新聞等)。


  文字也可以是恐怖的殺人工具,古代許多大興文字獄的皇帝,殘害了多少文人雅士的性命,清朝查嗣庭以「維民所止」為題,但是雍正皇帝卻以「維止」二字,意去「雍正」之首,因而惹禍。現今媒體發達,看似言論自由,但實際上卻是進入了另一個「文字戰爭」的時代,數不清的新聞頻道、網路媒體加上各種社群網路的高速傳播,話題可以快速炒熱,記得前二年澳洲打工的新聞,媒體多半報導著薪水豐厚、打工旅遊十分划算、適合年輕人開創視野,顯見時事影響甚鉅。 


  寫時事並無不妥,但「時事求是」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一樣重要,撰寫科學文章最重要的是「查證」知識,而這方面的訓練多半只有在碩士班後才開始學習,在升大學之前,頂多只有做報告的時候需要去查證後撰文,然而多數人以為,只要寫上「引用自某地」,就解決了。


  邏輯學習中提到「演繹法」和「歸納法」,這兩點我們一直在使用,卻經常誤用,但以下舉個小小的例子:


  今天我們訪問了三個清大同學的打工經驗:


  A同學:打工為的是賺取生活費,因為每個月的開銷超過2萬。


  B同學:打工多半是去餐飲業、超商等場所。


  C同學:打工多少會影響課業,也因此延畢。


  接著撰文時,可能會以「清大學生開銷大,不惜延畢到超商打工」為題,然後就被大肆撻伐了。即便是告訴大家出於三個同學之口,還是容易誤導,為什麼?不是已經「查證」了?


試問:三位同學的家庭背景相同嗎?都在同一個地方打工嗎?無論是統計學、理論、自然觀察、心理分析……,無一不需要充分的觀察、客觀的觀點,進而去提出論點。剛剛那類的報導十分常見,但充其量只能算是三個「個案」,而非規則,就像你如果完全複製強者你朋友的追女孩方式,被對方打槍也別太意外,演繹必須先作歸納,而且是有系統和結構性的歸納。


科學或科普寫作領域人士,由於教育背景,可能查證能力還多過文字丰彩,然而更貼近大眾的新聞或媒體,除了少數的科學報導,以科學的角度作查證,實為罕見,或許是從小,我們都是「科學歸科學、文學歸文學」來教育的關係吧!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飛閱臺灣,非悅臺灣(科教館特展


「有不少人說,近幾十年來我發展的速度,快的難以想像;但是,我卻想告訴人們,幾百萬年以來,我從未衰老的這麼快過。」


我大膽借用了臺灣這塊土地的口吻,訴說自己的無奈,就如同齊柏林說,想用接近神的眼睛來提醒人們。















 走進展場,經過兩排不同議題的相片區,轉過彎,震懾住我的,並非螢幕的巨大,而是左下角那簡單洗鍊的文字,七字道盡一切。平常人們在意的,不外乎是經濟的發展、民生的議題、政治的紛爭,甚至關心與自己不相干的媒體演藝,說不定都還比我們的環境還要多。「臺灣人」近年來拚命地追求民族認同,甚不惜發生對立爭端,然而對土地具有認同感的人士,卻少的可憐;我指的不是領土或主權,而是最根本的,我們的土地「健康嗎?」能不能,減少人類欲望對自然環境畫下的傷痕呢?

 















嚴厲的批判,未免也苛責了太多無辜的人們,多數人不曾想到,便利的交通建設,可能破壞的不光光是道路經過的地方;也不一定會想到,多蓋一棟樓房的水泥,可能會讓山頂多禿了一顆頭。或許同時認識臺灣的美麗與哀愁,會更加吸引人們認同這塊土地,進而愛惜這得來不易的美景。

臺灣,一個充滿生機的島嶼,在新生代才冒出頭來,和地球上的其它地方比起來,只能說是少年成長的階段。臺灣的海拔高聳、地質複雜、適當的氣候變化,造成了生物的多樣性,也是一個獨特的美麗小島。從展覽中的各種影像,發現臺灣之美,影片帶著我們飛越百岳,穿越數百條的溪涇,沿的落差數百公尺的砂卡檔絕壁,欣賞著最鬼釜神工的藝術家:大自然;去過無數次砂卡檔步道,從不知道從天上看下來又是另一幅畫。而利用3D的技術,彷彿親身環繞了大霸尖山一般,幸好,這些美景透過飛閱臺灣,一一地被記錄下來。

展場內運用了不同的展現方式,並設計了許多關懷臺灣的主題,讓我們看到自然的美、獨特建築的美、人們從事各種活動的美,同時也跳脫出來,用另一雙眼睛來看看我們的環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不同的高度,真的可以看到的不同的臺灣,如同google影片最末有人說的,謝謝他,幫我們關心臺灣,我們或許無法像他一樣上天遨翔,但我確定能做的就是盡一己之力,做好垃圾分類、做好節約能源,也藉本文把這樣的情感推向你們,運用自己所及的力量來用力愛臺灣! 


走出展場往外看,環山群繞的景致被冰冷的鋼筋水泥與玻璃帷幕擋在外頭,不禁有一個念頭:我們把大自然的美「關」在外面,同時也把自己困在冷酷無情的水泥牢籠中了,更諷刺的是,那些水泥材料,還是取自於這些山上的礦脈呢!
對我而言,這是個充滿意義的特展,但我不認為我自己能用片段的攝影和描述能把它的意義說得全,如果以上的心得或以下的影片,有一點點感動你,就跑一趟科教館,進入這個高度的氛圍吧!
Google  齊柏林:高空捕捉臺灣之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PXA51dG9r4   














齊柏林的
120底片相機 

展覽資訊:


飛閱台灣-空拍環境影像特展

展期:民國10161日起至1011130日止

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七樓西側特展區

票價:憑當日有效常設展門票入內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