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隧道湧水就gg?談人與自然的難題

先來看一個由碩班指導教授所分享影片,因為影片是網路流傳的,實際拍攝時間並不是2018年,這點中國的官方單位也有提出澄清



看完後有什麼想法呢?阿樹忍不住先吐嘈一些看法,希望沒吐嘈到您…

「哎呀水就這樣流掉了」
水本來就會很低處流好嗎?這不是廢話嗎…
「你看看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了」
哪裡看到死了人?
「龍脈斷了」
這是風水學…
「這些工程的人真該死」
人家也是糊口飯,明明決策者是更上面的…

到底問題在哪?其實我只要提示「雪山隧道」,大概就會有人聯想到雪隧當時大量湧水的現象,和這影片是類似的!也就是地層中藏著的地下水,在開挖時因挖透不透水層,便湧出水詳情請見數位交通博物館。而此影片可能是在發現水包後,先疏散人員機具,再利用炸藥炸穿不透水層而引出水來,當地下水面降到地面的高度,就不會再湧出了。
雪隧開挖時的隧道湧水成因,圖片截自數位交通博物館網站。


不過,今天阿樹想談的問題不在於因,而想談談工程與自然環境的議題,並一層層拆解了解事情的本質。

Q1:工程是要蓋好?還是不要蓋好?
這一定是最開始的問題,而且不只是科學問題,也會是社會學的問題,舉凡所有可能會破壞自然的公共工程,都會面臨這樣的挑戰。所以才會每次都吵很久…或許有人會說「啊這樣不管是哪方都可沒完沒了的啊」?
不,人類不應該這麼笨,其實我們還是有一個同時考量了科學和社會學的方法來看待各種會影響自然環境的工程,那就是「環境影響評估」。詳情可參考這篇文章的整理,簡單來說就是以科學的精神,將手邊能蒐集到所有資訊,在不同專業的觀點間找到一致性的「共識」。而在尋求共識的過程中,所有的論述都需要依據且能接受公評。

所以,我們對於某工程是否「要蓋」和「不蓋」的結論,絕不會是「大家都同意」的結果,這也難免即使環評通過了,還會有爭議,但這確實是沒有辦法中的好辦法了。總

Q2:如事先的地質調查能預防事故,那要做多細呢?
雖然最理想的狀況下,如果我們完全把工址的地質環境完全調查清楚後,就可以
是應該這完全就取決於你要用多少$$和負擔多少風險,不過這問題可能就會因不同工程特性而異。在公共建設工程經費估算編列手冊中, 已盡可能羅列出所有可能的費用「項目」(見文末架構表),但實際上要怎麼分配,還是得看開發者的設計,而如果是政府的公共工程,大致會有固定的編列,譬如台北市的 臺北市政府工程經費估算原則

節錄自臺北市政府工程經費估算原則附表,所謂的事先調查與環境影響評估都包含在設計階段的作業費用
所以,如果事先做得好,理論上事後的問題發生機會就會越小,重點是「越小」,不是等於零喔!過去我也寫過另一篇針對某次日本地鐵的工程事故的評析,除了說明地下水對工程的影響,也討論了事先調查的難處以科學的極限。不太可能做到完全沒風險,所以這時就需要評估風險,譬如像是到底有沒有潛在的地下水體,需要排水的情況?

Q3:所以我說水淹成這樣為什麼還硬要蓋?
 我想大家看這個隧道滿水的影片,應該會聚焦在以下這個畫面:


水好多啊!所以為什麼事先不知道有水然後施工時避開呢?這點有幾個可能性:
1.事先調查沒有細致到抓到有大量的地下水體在選線上,但在施作過程中因某些探察而發現。
2.事先調查有,但因風險評估覺得ok所以就還是要挖過去。或是原先規畫挖這條線是最佳解(不一定是科學的最佳解)

總之,這影片呈現的狀況不會是漫無目的去捅一個不知道的汽水瓶然後噴出一堆水,因為一來有人錄影,二來也沒有什麼機具之類的被沖出隧道,代表是有一定準備,只是風險管理不佳,外面停的車大概就報銷了。

但水排完了,對工程而言是好事,因為最困擾的事就解決了,暫時不用考量水對工程的影響,不過還是要考量日後地下水補注後,增加的壓力問題…

遇到問題不是壞事,掩蓋問題才是最糟的處置
當初雪隧開挖時,也遇到類似的問題,由於挖掘到深層的格狀水系,也是在工程設計的意料之外,因而造成重大的損失,而以這個影片的例子來看,是謹慎了許多,然而還是有一點點出乎意料。這也代表事前的各種評估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而把問題歸因於單一原因如地質調查不足、工程設計瑕玭、政策規畫問題都很快,但不一定能解決問題。

以地質的問題來說,調查的方法十分多元,也有可能問題出在方法選擇不夠好、施作成本的配置並沒有最佳化,而不是科學量測或分析的問題,因此最好的方式是誠實記錄並公開所有流程,即使是出了問題也要以了解問題本質作為補救的重點,作為未來的借鏡,科學的問題科學解決,人為的問題就解決有問題的人從制度面改善。

不妨問問自己,自家的裝潢過程中,是否有固定或完整的監工流程?就像「驗收」不該只著重型式一般,這些才是成就降低風險、找出事因的關鍵。

公共建設工程經費估算編列手冊所列出之工程計畫成本組成架構,供參考之用。

延伸閱讀:
日本博多車站大洞是工程神話幻滅?你想太多了!
環境影響評估到底是在評什麼?——〈環評怎麼評?讓環評委員告訴你〉講座紀錄
行政院公共建設工程經費估算編列手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