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科普傳播豈只是三言兩語

昨晚(3/21)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舉辦的一場演講,深深的感動了我,講者是知名作家小野,演講中他以豐富的創作與生活經驗,分享給對科普有興趣的青年學子們,我雖然不是青年學子,但一看到這個講題,就覺得自己非聽不可。小野先生並未授權我完全引述他的話語,而我也沒進行錄音,所以接下來我以一位報導者的角色來敘述演講中我記錄下的重點,以及我心中的感動。當然,記錄若有錯誤,也歡迎小野老師、在場的聽眾指正。



從一開始,小野就從他的求學、工作的歷程作為開場,充滿畫面性的內容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說故事能力;過去為了成為一個科學家,他努力的求學,從師大生物系畢業後,又到了國外進修深造,不過還未完成學業,就回國從事電影與電視工作,並持續的增加文字創作。接著也提到,曾有人問他,花了長時間學習這麼多科學的知識,不覺得浪費?後悔?他說,要不是有這麼多不同的經歷、體驗,他也不會有這樣豐富的靈感與知識,因為在當時具有科學背景的文學作家不多,他等於開創了一個新的文字風格,而過去的科學訓練,運用在的工作中,變的得心應手、耳目一新。

 接著在演講的核心,他提出了十項科普傳播的重要觀點和做法:

1.知道。知道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知道世界的廣闊、知道人類的渺小,所以他為自己的孩子小時候準備了三件物品:顯微鏡、望遠鏡、地球儀。其實,就我所想,小野老師在聊這件事情時,就是在告訴大家,科學就是來自一股求知的渴望。

2.創作。從創作來談科普,最直接的就是將科學上的現象,用來作文學的描述,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舉個例子來說,就像在做標本的「切片」,切入點正確了,能精準的找到答案,但要得到一個完美的切片,並不容易。

3.比喻。接著「創作」的引伸,就是要告訴大家「比喻」的貼切和重要性。但是要做出貼切的比喻,必須先累積許多的基礎知識,培養廣泛的興趣,他也直接用化學裡的「飽合溶液」來作比喻:「要先讓自己達到飽合,接著才會結晶。」我聽了之後會心了一笑,這完全是以過飽合溶液析出結晶的原理,來說明知識和經驗累積的重要性。

4.觀察。觀察是科學入門最重要的事,但我們受到的教育和訓練,並不在強調這點,心境融入大自然,才能看到真正的自然。

5.感動。我覺得也是承接上一個看法,從大自然的觀察尋找感動,譬如想像自己是個樹蛙,才能看到樹蛙的世界,唯有融入大自然,才能被自然所感動。他也說到成名作「蛹之生」,就是他觀察蝴蝶羽化後,心中的澎湃激昂的感動。

6.設計。大自然提供了很多設計,人類很多發明的「工具」,其實在自然中可以找到相似性,譬如昆蟲的口器形狀,和鉗子、吸管等工具也十分相像。而當老師說到鸚鵡螺的內部結構時,我腦子竟然就浮現了費波拉契數列:1,1,2,3,5,8,13…

7.生活。生活中也處處是科學,接著老師也舉了颱風天家中淹水的事件,他急中生智,利用了簡單的「虹吸現象」來解決排水的問題。而一聽到這個,我就想到小時候最愛看的「馬蓋先」,不就是一個超棒的科普影集嗎?

8.表達。除了知識的累積、科學的觀點,表達能力也可以說是科普傳播的關鍵,必須能讓讀者或觀眾由淺入深,盡可能從很基本淺顯的文字來聊科學。

9.教育。老師其實對於教育有很多真知灼見,他以環保主張的「手作步道」為例,從水泥人工等人造的步道,遠不如貼近自然的手作步道來分享,著重自然方式的教育,讓小朋友自然而然的學習,優點大於許多人為灌輸的知識。

10.跨領域。最後也回到他自身的經驗,自己因為也是從科學跨到文學與電影,強調不同的領域間,可以激盪出許多新的想法和思維,而反過來說,許多看似單一的領域,卻蘊含了許多不同專業的知識。

在演講結速後的提問中,有朋友想請老師聊聊對台灣科普傳播現況的看法,老師十分感嘆國內在科普傳播思維的缺乏、不被重視,存在著許多問題,其實不容易提出解決方案。聊著聊著,小野老師帶出了PanSci泛科學新聞網,他說在這個平台上有許多堅持信念的年輕作者,一直在為科普傳播盡力,當我以身為作者的角色對老師的肯定道謝時,他還說:「我也有收藏PanSci的末日T唷!我個人蠻崇拜那些在做這些事的年輕人。請繼續專注地做下去,不要感到挫折。」我在現場一聽,除了心跳加速,連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我會來聆聽這場演講,不是因為老師的名氣,而是他提出的講題,的確三言兩語或一場演講,也道不盡科普的一切。以上的十個觀點,加上老師的經歷,讓1個小時半的演講變的十分「超值」,因為它的價值在於一個對於媒體和文字工作已有十分歷鍊的工作者,同時可以觸發感動,給像我這樣同是科普的傳播者,或是任何對科普有興趣的人,這讓我覺得不得不將這些內容分享給更多人。或許,PanSci可能還在草創時期、未臻完美,需要更多的朋友們來幫忙,不單是為了這個網站,而是為了增進全民的科學素養,為了科普知識的傳播。相信在網站上的作者編輯也和我一樣,進行創作不是以賺錢或利益為目的,是將自己覺得很棒的知識和理念傳達出去作為理想,無私的進行任何奉獻!

當然,我想也該謝謝觀看、分享、撰文的每一位夥伴,因為有你們,科普的傳播會日漸進步,相信每一個小力量,將會成就一股強大的社會力量,將理性思維廣播出去。

1 則留言:

  1. 國內科普教育還有努力空間,大家一起努力。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