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核能到多元成家,一直到服貿協定,新聞媒體在網路上表現的方式就是將許多細碎的資訊照單全收,然後試著畫重點,看yahoo奇摩新聞就很像是把電視新聞的內容用網路上的文字再整理一遍,差別只是下方會多了一堆鄉民
至於媒體有受到網路的改變嗎?我相信是有的,像是每天從歐陽妮妮的Facebook上看有沒有撿到200塊、PTT有沒有什麼卦可以當作獨家…這些都是媒體的改變,還有就是用類似洗板的方式在經營新聞台,像你在觀察伏冒熱飲的新聞的時候,套用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的執行長說的,就是就算一整天沒開電視,再打開會有種沒有落後進度的錯覺!我們會覺得媒體從業人員越來越懶,但這種懶,是我們慣壞的!
真正的新媒體,是像數位文化協會他們做的各項專案,或是關鍵評論網之類的文章,他們
新聞媒體也開始嘗試要做懶人包給我們看,但我從頭到尾都沒認為複雜問題可以用懶人包可以解釋,因為懶人包的製作者在嘗試簡化問題時,我們不曉得他們省略的是不重要的事,還是更重要的事?會不會因立場不同而有不同呈現?那回過頭來,新聞媒體做的也是一樣,大家常會說某些台是有政治立場的,那麼我們怎麼相信有政治立場的媒體不偏頗?再者,懶人包多採省略式的方法,我們需要的,只是淺白的詞句,讓專業的知識能讓一般人更好懂。
身為科學精神的推崇著,我老是用科學的面向來說:回到我學科學的本質上來看事情,科學沒有100%絕對的真理,也別輕易相信別人「餵」你的任何知識,除非有完備的立論支持。因此我寫科普時,總是會想辦法用最平易近人的詞句,一次講一件事,面對複雜的事情,就改用堆疊法,想辦法讓讀者的思緒更加清析,或許做的沒有很好,但這是我的目標理想。
其實我對於包括服貿議題等複雜議題,都期待有一系列的非懶人包式的整理資訊,讓我們能用這些整理好的資訊,更全面的了解這些事情。
我不會妄想用三分鐘或是一兩張圖就了解服貿,因為那是不可能的,反之我更期待有更聚焦、更淺顯的看法,字多無妨,重點是要貼近更真實的情況,而非單解讀法條或單臆測結果。如果你是真的懂的,請嘗試回答我,如果你同意我的想法,請幫我找到能回答我的朋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